一、什么是养老诈骗
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,老年人在医疗、保险、保健食品等诸多养老问题产生了更多的需求。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想方设法乘虚而入,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,诱骗老年人交付财物,最终导致财产受损,家庭成员身心俱疲。常见的诈骗手法有提供“养老服务”、“投资养老项目”、销售养老产品、宣称以房养老、代办养老保险、开展养老帮扶等等。
各类针对老年人的涉诈APP、非法养老服务机构、房产商虚假宣传非法保险机构代为投保、涉老旅游项目涉老“保健品”和艺术品经营、无资质医疗机构擅自诊疗均属于养老诈骗。
二、养老诈骗常见骗局
1.养老服务类
以提供“养老服务”为由,非法吸收资金的骗局。骗子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,以收取会员费、“保证金”,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高额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。
以提供“养老服务”为由,引诱老人加盟的骗局。骗子以投资养老公寓、酒店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,承诺给予高额回报或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,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。
以提供“养老产品”为由,引诱购买服务的骗局。打着销售保健、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的幌子,以商品回购、寄存代售、消费返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入资金。
2.投资养老类
骗子会先在公园、超市、小区等老人聚集的场所给老人灌输投资的概念。接着通过组织旅游、参观、讲座、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的信任。然后告诉老人他们有个养老服务”的项目,投资一定金额后,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北上广、苏杭等地的房屋居住权。投资越多,福利越好。对于老年人而言,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一并解决了投资理财和养老享福的问题。
骗子会以“房本在家无用”等类似话语为借口,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,每月还可以获得高额利润,同时也不耽误老年人自住或租住。实际上骗子会将老年人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,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。后续,当入局老人数量变少时,骗子就会卷钱跑路,留下老人面对贷款公司和职业放贷人的债务催收,乃至被逼卖房还债。
3.冒充类
冒充亲朋好友的骗局。诈骗分子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及通讯录信息,混淆视听,打着急需用钱的幌子(例如:xxx住院、出车祸、做手术等)抓住人性的软肋,让你向其或其提供的账户里赚钱。
冒充公检法人员的骗局。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,打电话表明身份(我是某某公安局/检察院/法院的工作人员)编造涉嫌银行卡洗钱或以账户异常资金不安全等情况,要求其将名下账户所有钱款转至所谓的安全账户。